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交會區的墾丁國家公園,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,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10年委託學者在園區內進行昆蟲相調查,有豐碩發現!目前共確認出394種昆蟲,其中有35種新紀錄種,11種新種,尚有大約1200種昆蟲未確認名稱,驗證了此區高度的昆蟲多樣性。
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建立園區內昆蟲名錄,2010年委託立德大學藍艷秋博士團隊在園區內高位珊瑚礁森林、南仁山、欖仁溪及香蕉灣等地進行調查,第一年成果即相當豐碩,總共確認出394種昆蟲。這些昆蟲經由國內甲蟲專家李奇峰博士、蝽象專家蔡經甫先生、螞蟻專家林宗岐博士的鑑定,其中成果最豐當屬半翅目異翅亞目的蝽象。目前發現127種陸生蝽象,至少有10種新種,新記錄種大約有35種,新種或新紀錄種比例高達1/3!墾丁肯定是蝽象的天堂。其中有一種蝽科新紀錄種出現在墾丁常見的草海桐上,只要細心撥開草海桐葉片,就會發現有著鮮橘黑斑亮麗裝扮的蝽象聚集在一起吸食汁液,好像在開party一樣熱鬧。
另一種令人驚艷的發現是盾背蝽。盾背蝽科(Scutelleridae)體色鮮艷,外形像彩色甲蟲,都是吃素的。要在墾丁看到盾背蝽,可以留意白匏子、血桐、茄苳等大戟科植物,只要仔細觀察植物的果實與葉柄,便可輕易見到成蟲在刺吸寄主汁液;有時更可以觀察到雌雄蟲交配。有些蝽象的交配時間很特別,常常長達1天以上。墾丁目前發現5種盾背蝽,其中就有1種是新紀錄種。吃葷的獵蝽,在墾丁也是常客。今年度發現的獵蝽科(Reduviidae) 新紀錄種或新種比例更高達58.3%。其中,調查發現的"之字形窟蚊獵蝽"(Bagauda zigzag Rédei & Tsai, 2010),是2010年新發表的新種,目前只在墾丁高位珊瑚地形的熱帶季風林中發現。
此外,研究人員用"人工便便陷阱"的方式,總共調查到鞘翅目糞金龜亞科共23種,其中至少1種新種,主要在森林遊樂區與南仁山的物種多樣性較高,是糞金龜的"熱點"。調查發現愛吃雜食性哺乳動物糞便(如:猴糞)的糞金龜種類最多;俗稱"牛屎龜"的大型糞金龜是墾丁國家公園常見的喜牛糞糞金龜,牠的體型將近3公分,體型大到一眼就能在牛糞堆中發現牠。只要墾丁國家公園的哺乳動物族群保持穩定,就不難見識到糞金龜物種多樣性!
根據目前所調查的昆蟲種類組成,顯示墾丁地區的昆蟲相與馬來半島、馬來群島的種類組成相似,這說明臺灣恆春半島的昆蟲相在動物地理區上的獨特性。2010年昆蟲調查發現的新種與記錄種昆蟲,正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撰寫發表中。由於尚有大約1200種昆蟲還沒確認名稱,墾丁地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昆蟲被發現與命名!
附圖1:在草海桐上台灣本島首次發現的蝽科新記錄種
|
附圖3:停棲在樹幹上的之字形窟蚊獵蝽
|
附圖2:在台灣本島首次發現的盾背蝽科新記錄種
|
附圖4:牛屎龜,一生僅利用牛糞完成生活史
|
(蔡經甫 2010攝)
發 言 人:李登志 副處長
聯絡電話:08-886-1550
聯 絡 人:謝桂禎
聯絡電話:08-8861321 # 249
發稿單位:保育研究課